News&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2018CSCO精彩回顾】让肿瘤免疫更有效,新生抗原有话说
2018-09-28
【 返回列表 】

在刚刚过去的2018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上,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成功召开了主题为“新生抗原,让肿瘤免疫更有效!暨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bTMB产品发布会”的卫星会。本次卫星会干货满满,接下来小编将依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报告回顾,本期登场的是高志博博士为大家带来的精彩内容:

3.png

高志博博士

从肿瘤免疫治疗说起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兴起,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免疫治疗有望像抗生素改变抗感染治疗一样改变肿瘤治疗模式,让肿瘤变成慢性病,然而,免疫治疗虽好,但它并不完美,临床上免疫治疗起效慢、效率低(只有20%左右的肿瘤患者能从PD-1药物治疗中获益),此外,免疫治疗还会出现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以及超进展和假性进展等之前临床上从未遇到过的新的临床问题,免疫治疗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何让肿瘤免疫更有效?成为我们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让肿瘤免疫更有效,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1.优势人群筛选:通过biomarker检测,筛选出最适合使用免疫治疗药物的患者,即为药找到最适合用药的人群;

2.联合治疗:对抗PD-1抗体药物不响应的患者,可以通过联合靶向、放疗、化疗、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治疗、消融治疗等方式,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扩大药物获益人群;

3.个性化的精准免疫治疗:依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通过全面、综合的评估,为每个患者寻找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未来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的方向。

如何筛选最适合使用免疫药物的人群呢?高志博提出,免疫治疗是否有效,理论基石是肿瘤具有免疫原性,除了基因突变,尤其还要考虑免疫方面的因素。

“基因”+“免疫”双翼推动免疫治疗的精准化

免疫治疗在基因组方面的biomarker更多的都是围绕着肿瘤的免疫原性,突变是基础。基因突变与新生抗原(直接反应肿瘤免疫原性)有很强的相关性,突变越多,新生抗原产生的可能性越高,肿瘤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诊断既要解决基因的问题,更要解决“免疫”的问题。肿瘤免疫治疗的先驱,MSKCC的Timothy Chan指出,临床诊断除了要关注TMB,还需要关注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时从基因和免疫两个层面才能指导临床实践。

新生抗原为核心推动个性化的精准免疫治疗

新生抗原是肿瘤免疫循环的起始和核心环节,多种基因突变、HLA、免疫识别等因素都跟新生抗原有强相关性,以新生抗原为核心,有可能更加全面、更加合理的对免疫治疗进行疗效评估。


4.png
图1.新生抗原是I-O治疗的核心

然而,一个突变是否能够成为新生抗原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且不是所有的新生抗原都能用于临床治疗,可用于临床治疗的新生抗原的预测有效率不足5%,严重阻碍了临床上的应用,如何从科研级别走向临床应用? 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国际上,肿瘤新生抗原筛查联盟(TESLA),汇聚了像MD Anderson,MSKCC,BMS,Genetech,Neon,BioTech,Gritstone等该领域的顶尖医院和机构,共同优化高质量新生抗原的预测能力,目前已经进行了多轮评比和验证,从黑色素瘤,到非小细胞肺癌,再到多癌种的项目。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开发的TrueNeon算法,通过深度学习赋能,能准确预测高质量的新生抗原,在联盟的所有轮次中均取得了高水准的表现,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Top 3。

5.png
图2.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TrueNeon算法在TESLA评比中的表现

新生抗原为核心,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开发出的YuceOne®系列免疫诊断产品:YuceOne® ICIs和YuceOne® Plus均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有效地指导临床免疫用药。

6.png
图3. 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以新生抗原为核心,开发的YuceOne®系列免疫诊断产品

天梯计划,大数据解决临床问题

有了国际领先的技术,成熟的市场产品,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在2017年携手国内顶尖专家发布了中国抗癌·天梯计划,天梯计划聚焦肿瘤免疫诊断和治疗,构建肿瘤基因组+免疫微环境+临床信息的3D肿瘤数据库,验证和发现更好的临床生物标志物。自发布依赖,天梯计划已经收集超过3000+样本数据,其中肺癌1000+,食管癌.500+结直肠癌200+。天梯计划进行到了第一阶段,初步数据分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7.png
图4.中国人群免疫biomarker整体分布

此外,天梯计划数据统计还发现TNB可辅助TMB进行疗效判断,以及TNB联合ITH分析,能更有效预测联合治疗疗效。天梯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关键的是获取完整的临床信息,我们期待在2020年天梯计划收集到1万例中国人群完整临床数据信息后,能够更好地指导肿瘤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Fusi A,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2015;16:1285-7.

2.Tumeh PC, et al. Nature 2014;515:568-71.

3.Rizvi NA, et al. Science 2015.

4.Topalian SL, et al.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16;16:275-87.

5.Blank CU. et al. Science. 2016;352:658-60.

【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