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精彩回顾|肿瘤免疫biomarker转化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系列论坛(消化道肿瘤)
2020-07-24
【 返回列表 】

 “裕”出“真”品

图片

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天梯计划癌症研究院主办,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协办的“裕”出“真”品|肿瘤免疫biomarker转化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系列论坛(消化道肿瘤)顺利召开。以下为此次活动的精彩回顾。


图片

会议主席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巍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汪波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潘肖芬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姚庆华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周太成教授、分别分享了肿瘤免疫(消化道肿瘤)相关研究的最近进展和发展方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汪波教授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巍教授分别担任本次会议主席。

主题报告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潘肖芬教授 

图片

潘肖芬教授首先分享了肠癌、食管癌、胃癌晚期免疫治疗的进展,提出免疫治疗给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获益,同时免疫治疗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例如:免疫耐药、超进展、响应人群比例普遍较低、疗效评价标准还有待完善等,亟需寻找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随后潘肖芬教授分享了PDL1、TMB、MSI/bMSI、TNB、HLA LOH分别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并提出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七步,任何环节的中断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免疫治疗无效,因此任何单一的指标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潘肖芬教授介绍了TMB&MSI、TMB&PDL1、TMB&TIL&PDL1等多Biomarker联合对免疫治疗的预测效能远远高于单指标预测,指出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Biomarker的未来需要多指标综合评估,并将评价疗效的三大核心biomarker概括为 “有” “可” “能”,即“有突变、可识别、能浸润”。

“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姚庆华教授

图片

姚庆华教授分别从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如晚期二线免疫治疗的ATTRACTION3研究、Keynote181研究等介绍了免疫治疗相对于传统化疗给患者带来的明显获益,在早中期的辅助免疫治疗NCT02639065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获益;姚庆华教授从keyNote590研究、keynote062研究、ATTRACTION2研究等介绍了晚期胃癌免疫二线及后线治疗给患者带来了获益并提出PDL1 CPS评分大于1的患者可能免疫治疗效果更好,姚庆华教授用最新的Keynote177研究为重点介绍了肠癌免疫单药相比于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pembrolizumab很有可能成为MSI-H mCRC的新型一线标准治疗,免疫治疗发展迅速还需要寻找更多生物标志物来筛选获益人群。

热点讨论

图片

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何少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凯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冯芬教授、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林汉卿博士就“与化疗方案相比,如何看待免疫单药或者免疫联合在MSI-H型mCRC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前景”、“在消化道肿瘤领域,除了MSI之外,还有哪些比较有潜力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等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主题报告

“ctDNA 在肠道精准治疗的应用价值”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周太成教授

图片

周太成教授围绕ctDNA相关研究背景、ctDNA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ctDNA检测的未来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周太成教授提出液体活检目前研究现状以及ctDNA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平台与临床上影响ctDNA释放的因素,分别从ctDNA在初诊初治疗、指导药物选择;动态监测、指导药物更换;预测预后、提示病程管理调整预测预后等三个角度分析了ctDNA在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周太成教授指出,ctDNA检测目前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检测和分析ctDNA的方法很多,成本目前还偏高,标准化和规范化缺乏,多数检测平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国际国内仍然缺少指南和共识。

热点讨论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朱伟良教授、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潘登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张波教授、太阳集团tyc官方入口陈思衡博士就“ctDNA检测在哪方面更具有应用前景、预测预后、动态监测、指导用药方案选择等”、“如何鉴别临床上免疫治疗真性进展与假性进展、ctDNA在鉴别假性进展方面的价值”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总结

图片

会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汪波教授对会议进行精彩点评,并对会议组织方及所有专家表示感谢。汪波教授指出,准诊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方向,并相信肿瘤免疫治疗将会是肿瘤治疗的最终手段。

【 返回列表 】